• 学校首页
  • 走进三中
  • 校园动态
  • 师生活动
  • 教育教学
  • 时政要闻
  • 政策法规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您的位置:首页 >> 时政要闻 >> 时政要闻
    脱贫攻坚的教育担当
    信息来源:巴中教育网  ‖  发稿作者:闫超   ‖  发布时间:2017年9月14日  ‖  查看657次  ‖  

       脱贫攻坚,人人有责。作为社会基础性工程,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,教育尤其是乡镇教育必须敢于担当、主动作为,善于除旧疾、育新人,坚持走好教育扶贫的群众路线,努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。

      由浅入深,点面结合。小病不治,必成大患,贫困就是这样“养”成的。教育扶贫的主要任务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,同时教育扶贫是长线产业,不可能立竿见影,乡镇教育需做到“三有两到位一确保”,即村有小学校、户有读书郎、人有致富技,留守儿童关爱到位、教育政策执行到位,确保流失辍学为零。具体到操作中,既要突击式的扶贫,更要中医式的扶贫,望闻问切求精准、着眼长远治未病,既扶上马、更送一程。

      由此及彼,虚实结合。贫困户、贫困村缺资金、缺项目、缺信心,然而最缺的是精气神。教育扶贫要在实打实帮扶的基础上,注重扶智与扶志一起抓,注重摆脱贫困与移风易俗齐步走,“一对一”引导贫困家庭自立自强,通过从小细节、小习惯入手培养良好风气,加强艰苦创业、脱贫光荣、感恩奋进三项教育,用身边的脱贫故事激励贫困学生和贫困家庭自力更生决战贫困。

      由小到大,长短结合。“治大国如烹小鲜”,教育扶贫亦是如此。教育不公平是最大的不公平,是产生贫富差别的深层次根源,脱贫攻坚、致富奔康呼唤教育公平,公平的基础是城乡均衡、路径是师生共享。在实践中,要以“化超改薄”为抓手,实施互联网+名师课堂+教育扶贫工程,通过城乡教师互派、学生互助、师生互动,推进城乡学生定期“变身计划”,实现资源共享、成功分享的城乡课堂无差别教学。

      要治愚靠教育,有了教育,摆脱贫困就有了希望。

                  
    上一篇: 多部门联合督查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和“平安校园”创建工作
    下一篇: 我市各地各学校隆重庆祝第33个教师节